当前位置:国易堂 > 佛教 > 佛教大全 >
分享到:

佛教大全

产果期的佛教与中国文化

2013-02-13 | 来源:国学堂 | 所属栏目:佛教大全 | 点击:

佛教的产果期,第四阶段,自两宋至近代是中国佛教的产果期,也是佛教融入中国本位文化之后产生的文化成果,推出新的文化异彩,举其大者而言:

第一,产生了宋明理学(包括宋朝•的理学和明朝的心学)。宋明学者,大都是“儒表佛里”,披着儒家的外衣,骨子里都是佛家的观点。现代学者都已承认宋明理学就是禅宗的变相。所谓变相的禅学,就是佛学特别是禅学与儒家在中国文化内核层融合的结果。

第二,产生了全真道教。产生了“三教合一”(或“三家合一”)的新思潮和新文化。“三教合一”的思想,早在东汉牟融《牟子理惑论》中就已提出。道教吕洞宾宣扬“三教一家”,髙唱“红花白藕青荷叶,三教原来是一家。”南宋以后,由于懦、道、释三家在“内在修养”上更趣融合,更渐一致三教合一”的思潮逐渐发展成为一股新思潮。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就是在“三教合一”的思潮下创立了功行全真的“全真教派”。《全真祖师碑》称王重阳“凡立会必以三教名之……劝人颂《道德淸静经》、《般若心经》及《孝经》,云可以修证。”他在创建全真教前,曾创立“三教士宝会”、“三教金莲会”、“三教三尘会”、“三教玉华会”、“三教平等会”,主张懦、释、道三教合流。以后才创建全真教,提倡“全神炼气出家修真”。原来道教的“正一派”是不出家的,他学了佛教的办法,创立道教的出家受戒;原来“天师派”是搞符箓的,他学了佛教参禅、修止观的办法,发展了道家的内丹修炼,不搞外丹,利用佛教的内容和形式来充实和发展道教。他主张要读的三经,《孝经》是儒家的,《道德经》是道家的,《心经》是佛家的。

隋唐时代,三教鼎立,三教各自突出自己。宋元以后,从佛家开始,其次道家,再次儒家,三教在“内在修养”上,都加强了理论的阐述和实践的修持。特别是宋明理学的蕴育产生,在修养的方法和形式上,为三教合一,都提供了新的结合条件。如儒家讲存心养性,道家讲修心炼性,佛家讲明心见性;儒家讲养生送死(贞生安死),道家讲长生不死,佛家讲了脱生死等等,在心性、牛.死等内在修养根本问题上,都显示出了三家的同一性。在修养方法上,儒家讲气功(养气),道家讲丹功(炼丹),佛家讲定功(修定),也表现了三家的共同性。从“内在修养”进而翻看“外在作用”,懦家讲世界大同,道家讲天下一家,佛家讲人间净土,同样显示了三家的一致性。

在这里需要着重说明的,就是时至今日,“三教合一”的过程并未完全终结。无论是在“内在修养”或“外在作用”上,还有许多内容要发展。特别是在人体修养方面,还有许多领域要扩大,要深人,要发掘,要研究,而且又面临着西方文化的挑战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,人体深层次的修养和人体科学的发展,将是“三教合一”的真正归“一”所,将是东西文化的结合部,也将是人类科学革命和文化革命的真正突破口。科技发展突飞猛进,已经能上天揽月,然而人类对人自己本身,如人体功能的生化本身、生命现象的原始要终,等等,则知之甚渺,还在幼稚阶段。在这方面,中国的三家,都有各自独到的研究和特殊贡献。所以“三教合一”的内在修养还会发展。反过来内在修养”的“一”必然又会促进“三教合一”外在作用的“同”。这个“同”将是真正的世界大同。这里必须明确的,佛法不是说绝对的“一”,绝对的“一”是死的。佛法只说“不二不二”就是活的“一”。所以“三教合一”,应以“三教不二”来理解,才能真正把握它的实相和实质。

第三,产生了提供思想来源的文化思想宝库。近代以来,中国知识界为了救亡图存,钻研佛学成为一时风气。一些启蒙思想家和民主革命派,都曾在佛家的文化库里找思想武器,如林则徐、魏源、龚自珍、康有为、梁启超、谭嗣同、严复、章太炎、孙中山等等,乃至早年的毛泽东、瞿秋白等,都走过这条路。瞿秋白说过无常的社会观、菩萨行的人生观,引导我走上了革命的道路Z孙中山说过两句话,一句是广佛学是哲学之母”,另一句是:“佛教是造成民族和维持民族一种最雄大的自然力”。这两句话,表面上看,似乎不够准确,带有片面性;深思一下,道理是很深刻的。这是中山先生对佛学的心得和对佛教的体验,是明智语,不是糊涂语。毛泽东早年就曾用佛教的观点写过一篇《心力论》的文章。

时至现代,西方科技发展一日千里,但在思想方法上也碰到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,备感困惑而不能自拔,不说危机,可谓困境。有识之土,也不得不转而向东方的神秘哲学来探路问津。我认为,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,或者说,现代科学与神秘主义,尽管在历史上已经经历了许多论战、交流、渗透,但基本态势还是两条平行线,并没有达到高层次的结合,即内核层的融合。这两条平行线接轨的结合部,即我上述的,将是人体深层次的修养和人体科学的发展。这个人体大难点的突破,将是人类真正的文化革命和科学革命。

综上所述,可见佛教的传入是东来西往、和平清入的,佛教的成长是经过论战而成长的,佛教的成熟是经过“两化”(中国的佛教化和佛教的中国化)而成熟的,是通过“三教合一”而结果的。中国佛教表现于外的群众性、民族性、国际性、复杂性、长期性等特点,与其含藏于内的全面性、丰富性、开创性、多样性、广泛性等特点,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,都表现得很突出。这十个特点虽然与佛教自身有关,但并非佛教所独有。按佛教说法,它是共性,是显的。而这十个特点又都是佛法般若圆融性的妙用,这是佛家自身所独有的,是不共的,是密的。而这个显密又是圆融的。这十个特点也如开始说的“因陀罗网”的宝珠,华严世界的十个玄门,它是事事无碍,而又重重无尽的。因为它们都是圆融的。这是佛教的说法,大可研究。

中国佛教文化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,佛教文化以其般若圆融的法性,必然会与社会主义思想相协调,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。其实,佛教的大乘戒行,彻底无我为人的精神,究竟如实的智慧,人间净土的行愿目标,都是最能与社会主义相协调的。所以佛教文化将会像过去对中国文化所做出的历史贡献一样,也会辉煌地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做出新的历史贡献。在第三期,即中西文化交流期中,中国佛教文化也将以其般若圆融的法性,不但能协调中国整体文化,而且能吸收西方文化之长,补救西方文化之短,从而与全人类先进文化相结合,协调整个世界文化,为整个人类文化做出独特的贡献。

当然,对待中国传统文化,包括对待佛教文化,我们不能妄自菲薄,但也不能妄自尊大,搞国粹主义、封闭主义。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佛教文化在内,遗留下来的糟粕和弊病也是不少的,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,消除革新的。但总的有一条,它根本核心的东西是精华的。再就是爱国主义,中国佛教,取经译经,判教开宗,固然为的是佛教,也为的是中国。爱国爱教,自古已然,一脉相承,于今为烈。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,如同交友一样,从来都是“择其善者而从之,择其不善者而改之”,从来都是“絮尽精微”、“取精用弘”的。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民族文化,必将更加发扬光大,结出更丰硕的成果。这要靠我们大家去努力。

本文出自国易堂,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://www.guoyi360.com/fjdq/834.html


佛教大全推荐
四圣褅:佛说四条真理

四圣褅:佛说四条真理

四圣褅:佛说四条真理 四圣谛,即四条真理。这是佛教一切教义的…


周易算命最新
面相学四季和月令气色诀

面相学四季和月令气色诀

面相学四季和月令气色诀 ◎论四季气色: 1、春季(五行属木),…

面相学:五行形局生克互变诀

面相学:五行形局生克互变诀

面相学:五行形局生克互变诀 1、金形(一)兼火局,白中带红(微…

国易堂阅读排行
热点专题
Copyright © www.guoyi360.com .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:国易堂 | 周易算命 | 易经算命 | 生辰八字 | 算命最准的网站 | 网站地图 | RSS | 鲁ICP备2020040142号-13 | 电脑版 | 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