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国易堂 > 周易 > 周易基础 > 周易术语 > 象数 >
分享到:

象数

周易的取象思维,观物取象、取类比象与象为文(2)

2013-04-01 | 来源:国学堂 | 所属栏目:象数 | 点击:

其三,易取象思维:象示通变。

“《易》之为书也,广大悉备:有天道焉,有人道焉,有地道焉。兼三才而两之,故六;六者非他也,三才之道也。道有变动,故曰爻;爻有等,故曰物,物相杂,故曰文。”(《系辞下》)爻,交也,道变动使阴阳交;等,群也,阴阳交而生群物;群物相杂之谓“文”。“文”乃道变运动阴阳的结果。刘勰取六爻阴阳相错之象,运用于文,加以发挥,敷成《通变》之说。

《通变》云:“参伍因革,通变之数也。”《系辞上》云:“参伍以变,错综其数。通其变,遂成天地之文;极其数,遂定天下之象。”象三才的内卦,由一爻至参(三)爻而终;数至五而极,因为天数只五(一、三、五、七、九),地数也只五(二、四、六、八、十)。爻终、数极则必反初,故谓“参伍以变”。地数、天数表阴阳,阴阳相错,故谓“错综其数。”变、错之中有因有革:因则通,革则变。所以刘勰称:“参伍因革,通变之数也。”可见,《通变》的思想源于《易》的爻变之象。

《通变》.云:“文律运周,日新其业。变则堪久,通则不乏。”《系辞上》云:“日新之谓德,生生之谓《易》。”《系辞下》云:“《易》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……《易》之为书也不可远,为道也屡迁,变动不居,周流六虚,上下无常,刚柔相易,不可谓典要,唯变所适。”将《通变》与《系辞》对照看,无待分析,可知刘勰立论仍本于爻变之象。

卦三画,只有三才之象;卦六画,始成爻。即所谓“八卦成列,象在其中矣;因而重之,爻在其中矣。”(《系辞下》)爻为交。初爻与四爻交,二与五交,三与上交。一奇—偶,一阴一阳,即所谓“刚柔相推,变在其中矣”。刚柔相推,循环往复,以至无穷。所以说“变则通,通则久”。

《易》象这种通变思想,用之于文,则表现为继承和创新的辩证关系。

《通变》云:“夫设文之体有常,变文之数无方。何以明其然耶?凡诗、赋、书、记,名理相因,此有常之体也;文辞气力,通变则久,此无方之数也。……譬诸草木,根干丽土而同性,臭味晞阳而异品矣。”

通变,即常变;常中求变,变中存常,常变互用。按《通变》的意思,常指文之体,变指文之数。体,不仅是指“诗、赋、书、记”这些文章体裁之名,更重要的是指这些文章赖以立体之理。这个体的内涵,即《宗经》的“六义”:情深而不诡,风清而不杂,事信而不诞,义直而不回,体约而不芜,文丽而不淫。“六义”是一个整体,像一个人的“神明”、“骨髓”、“肌肤”(《附会》)。这是讲作文的总体原则需要继承。数,不仅指字法、句法、章法,更重要的是指用事创意之法。所谓“文辞气力,”“文辞”是形式因素,“气力”是内容因素。“气”,对于言来说,内涵虽然复杂,但一个基本的方面则是指事理。“其为气也,配义与道……是集义所生者。”(《孟子•公孙丑》)“义”为正义之事,道即理。文章的“气力”,正是由事理所构成。由此可知,继承的是刘勰所总结和提倡的创作原则,创新的是事理与语言等等。

《通变》的思想,表达了文学发展的规律。任何一个伟大的文学家,都是在人类文化的土壤中,首先是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中,耕耘播种、开花结实的。文学的创新,必须以继承为前提;创新决不是无源之水,无本之木。

比较地说,继承易而创新难。如何创新呢?《通变》认为:“数心酌于新声”,“趋时必果,乘机无怯,望今制奇。”“时”与“今”,即作者所处的时代。这就是说,文章必须随时代而变革。因为“文变染乎世情,兴废系乎时序”(《时序》)。这个思想也是来自《易》的爻变之象的。《系辞下》云:“变通者,趋时者也。”“趋时”、“望今”,是文学创新的关键所在。“新”存何处,一般地说,“新”生于时。一个新的时代,是以新的思想、新的人物、新的事业、新的成就为标志的。文学表现人民的新风貌、事业的新开创、社会的新局面、历史的新进程,而又具有与新的内容相统一的新的艺术形式,就是创新。

文学以社会生活为源泉,以表现时代精神为归宿。社会发展了,时代前进了,文学不仅要随之变革,而且往往须走在前头,为新时代的到来,呼风唤雨,鸣锣开道。所以《徵圣》云:“夫鉴周日月,妙极几神;文成规矩,思合符契。”《系辞上》云:“变通配四时,阴阳之义配日月。”变通离不开时间观念,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,总是通过一定的时间来显现的。因此刘勰以为文学创作须周密地考察时间的前进,所谓“鉴周日月”,

从而认识时代的发展。这样写出的文章,就有先见之明,美妙到了神奇的地步,即所谓“妙极儿神”。《系辞下》云:“夫《易》,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。”《系辞下》云:“几者,动之微,吉之先见者也。”文学的创新也要“极深而研几”。几,对于时代来说,就是新的苗头,新的事物,新的动向,它预示着历史前进的方向,表现着生活的必然逻辑,反映着事物的本质。所以说“数必酌于新声”、“望今而制奇”。这些思想都是从《易》的爻变之象而引申、生发的。

此外,《宗经》、《议对》、《丽辞》、《隐秀》诸篇,都取有爻变之象,分别从不同角度,论述了文变思想。

本文出自国易堂,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://www.guoyi360.com/zysy/xsl/1487.html


象数推荐
复卦卦辞:复:亨。出入无疾,朋来无咎。

复卦卦辞:复:亨。出入无疾

复卦卦辞:复:亨。出入无疾,朋来无咎。 复:亨。出入无疾,朋…

山火贲卦卦辞:贯:亨,小利有攸往。

山火贲卦卦辞:贯:亨,小利

山火贲卦卦辞:贯:亨,小利有攸往。 山火贲贯:亨,小利有攸往…



24小时热门点击排行榜

精品推荐排行最新

周易算命最新
阴阳家与阴阳观念

阴阳家与阴阳观念

中国的阴阳观念产生于先秦。到汉代,阴阳观念发展成中国哲学以…

否卦——进退维谷中真正的绝境,往往是心境

否卦——进退维谷中真正的绝

否卦进退维谷中真正的绝境,往往是心境 古希腊哲学家梅内德谟曾…

国易堂阅读排行
热点专题
Copyright © www.guoyi360.com .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:国易堂 | 周易算命 | 易经算命 | 生辰八字 | 算命最准的网站 | 网站地图 | RSS | 京ICP备12029563号-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