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国易堂 > 周易 > 周易基础 > 周易术语 > 象数 >
分享到:

象数

周易的取象思维,观物取象、取类比象与象为文

2013-04-01 | 来源:国学堂 | 所属栏目:象数 | 点击:

周易的取象思维象为文用:刘勰取象以论文:文立而象显,象具而文生,水乳交融,相得益彰。分析《文心》所取卦象,意义大致有四:象为文原,象通神理,象示通变,象以明义。

其一,周易取象思维:象为文原。

如上所述,《原道》取了三极之象。三极卦象是以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出现的。这个整体便是文原。刘勰先述道之文,再叙人之文。“心生而言立,言立而文明,自然之道也。”这里的“心”是“实天地之心”的“心”,是指人。这就是说,有了人才有人之文。天之文表现为“象”,地之文表现为“形”,人之文表现为“言”。天、地、人都有各自的“文”,因而都是文之原。正因为如此,所以刘勰幵篇便强调:“文之为德也大矣,与天地并生者何哉?”这里的“文”,当然包括人之“文”。人之文的出现,必须以人的产生为前提。这就是意味着人是“与天地并生”的。可见刘勰是将三才当作一个整体看待的。同时,也可推知刘勰是以人产生之后作为立论起点的。我们今天认为,人是后天地而由猿慢慢进化来的。但刘勰不计较其先后,从“文”的角度谓“与天地并生。”换句话说,这里的基本意思是,刘勰认为当天、地、人产生之后,才能产生一个包含天文、地文、人文在内的完全的“文”。

既然天、地、人都是文之原,为什么刘勰只称文原于“道”呢?《原道》的“道”,源于道家思想。道家学派认为“道”是产生万物的本原。《老子》四h二章说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”天、地、人都是由“道”生成的,当然天之象、地之形、人之言也是自“道”发展而来。“道”的内涵为阴阳。由于“人法地,地法天”的缘故,“阴阳”便可包含与之相对应的“柔刚”与“仁义”。因此在三极卦象中,天极、地极、人极虽只表现阴阳的分别,却包含了“柔刚”与“仁义”的不同。

天象、地形是“道”的产物,今天称谓自然的产物;人之言也是自然的产物吗?是的。

“言立而文明。”人之文也是自然的产物。人之文是人的思维和意识的反映。恩格斯说:“如果进一步追问:究竞什么是思维和意识,它们是从哪里来的,那末就会发现,它们都是人脑的产物,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,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;不言而喻,人脑的产物,归根到底亦即自然界的产物。”既然作为人的思维意识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文是自然界的产物,那末,自然界也就是文之原;即“道”为文原。

当然,这里刘勰所谓的“文”,是指文的原始萌芽。这与鲁迅称未有文字之前就有“杭育杭育派^的逻辑是一样的。所以《原道》称:“人文之原,肇自太极。”

但《原道》的目的,不仅在于说明文的原始因素原于“道”,更重要的在于阐述人之文是在“道”的基础上发展、成熟的。“道”的具体内涵就是三极卦象。“幽赞神明,《易》象惟先。”隐微曲折地表明变化莫测的道理的《易》象,是最早的人文,也就是人文之原。顺着这个逻辑,所以《宗经》称:“三极彝训,其书曰经。经也者,恒久之至道,不刊之鸿教也。故象天地,效鬼神,参物序,制人纪,洞性灵之奥区,极文章之骨髓者也。”很明显,这里也是就三极卦象来立论的。在刘勰看来,三才为文之原,反映三才的三极卦象则是人文之原。

对于《原道》之“道”,《龙》学家的认识颇为分歧,唯心、唯物、心物二元论三者都有。我想,既然《龙》学家都承认《原道》的基本观点来自《周易》,就可顺便追问一句:是否取有卦象呢?如果上面关于《原道》取三极卦象的论述基本符合事实的话,那末,似乎可以在三极卦象基础上寻求“道”的涵义。如此,《原道》之“道”的哲学归属便只有唯物一家了。

其二,易取象思维:象通神理。

“幽赞神明,《易》象为先。”《易》象能含蓄而微妙地阐明神明之理,刘勰取象的根本原因正在于此。象赞神明与字载神明,其理相通。《易》,运用阴阳简单的符号组成卦象;文,则是运用文字复杂的符号构成篇章。两者的目的都在于表达“神明”之理。

《原道》认为:人之文原于“道”,又表现“道”。故言:“言之文也,天地之心哉。”意即人之文是“天地基本精神的体现”。在这一逻辑的指导下,把“道”之文融合于人之文,所以说:“写天地之辉光,晓生民之耳目矣”,“辞之所以鼓天下者,乃道之文也。”

“天地之辉光”、“道之文”,即“道心”,即神明、神理。《系辞上》云:“阴阳不测之谓神。”所谓神理,意即变化莫测的道理。此道为圣人所研讨,故而引出“道沿圣以垂文,圣因文而明道”的结论。圣人研讨神理的目的在于设教。所谓“道心惟微,神理设教。”

神理、圣人、设教,皆系于《易》象。“神理设教”是《文心》取象的根本目的。

“神理设教”这一思想,贯穿整部《文心》自不待说,也是贯穿所取卦象的基本内容的。《诏策》的取象,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。

《诏策》:“《易》之《妮•象》:‘后以施命告四方。’诰命劝民,若天下之有风矣。”《妮•象》:“天下有风,妮。后以施命诰四方。”“天下有风”是由《妮》的卦象来的。这里的卦象为上乾下巽,所以谓“天下有风”。这里取此象,说明《诰》、《命》这类文体,写“天地之辉光,晓生民之耳目”的情形。《风骨》云:“《诗》总六义,风冠其首,斯乃化感之本源”;“天下有风”,喻化感天下之意。

《诏策》:“《易》称‘君子以制数度’。”《易•节•象》:“泽上有水,节,君子以制数度,议德行。”君子用以制数度、议德行的是《节》。何谓“节”?“泽上有水”为“节”。《节》,作为卦名的解释很多;“节者俭也”“泽上有水,容量有限,所以是节制。”前者未从卦象说;后者虽从卦象解,但难以圆其说。《节》的卦象是上坎下兑,故称“泽上有水”。河水漫出,才谓“泽上有水”;至于漫出的“容童”,那是没有一定的。

到底“节”为何义?我以为泽里有水,泽上又有水,两水相合为“节”;“节”者信也。尚秉和说:“古剖竹,合以取信。故《说文》云:‘节,竹约也。,《序卦》云:‘物不可以终离,故受之以节。节之用在合,故与离对文。又‘节而信之。,是《序卦》即以节为符信也。凡卦名皆从象生,震为竹,而二至五正反震,两竹相合,则信成矣。”节为信,君子凭信制定数与度,凭信品评德行。《诏策》取《节》象,虽是为了说明古人“本经典以立名目”,但设教思想自存其中。

《诏策》还取有《离》、《震》、《涣》诸卦象,都贯注了设教思想。

除《原道》、《诏策》之外,《徵圣》取《夬》、《离》卦象,《宗经》取《蒙》象,《论说》取《兑》象,《事类》取《大畜》卦象,也都含有设教的目的。

象通神理,圣人作象,教由象生,文亦如此。

本文出自国易堂,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://www.guoyi360.com/zysy/xsl/1487.html


象数推荐
复卦卦辞:复:亨。出入无疾,朋来无咎。

复卦卦辞:复:亨。出入无疾

复卦卦辞:复:亨。出入无疾,朋来无咎。 复:亨。出入无疾,朋…

山火贲卦卦辞:贯:亨,小利有攸往。

山火贲卦卦辞:贯:亨,小利

山火贲卦卦辞:贯:亨,小利有攸往。 山火贲贯:亨,小利有攸往…



24小时热门点击排行榜

精品推荐排行最新

周易算命最新
阴阳家与阴阳观念

阴阳家与阴阳观念

中国的阴阳观念产生于先秦。到汉代,阴阳观念发展成中国哲学以…

否卦——进退维谷中真正的绝境,往往是心境

否卦——进退维谷中真正的绝

否卦进退维谷中真正的绝境,往往是心境 古希腊哲学家梅内德谟曾…

国易堂阅读排行
热点专题
Copyright © www.guoyi360.com .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:国易堂 | 周易算命 | 易经算命 | 生辰八字 | 算命最准的网站 | 网站地图 | RSS | 京ICP备12029563号-11